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,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,近年来,四川、山东两省国资委不断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、结构调整,放大国有经济功能,进一步转换角色、转换经营机制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,推进国企混改工作向纵深推进。
山东高速四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四川发展公司)下属山东高速中油(四川)能源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能源公司)在山东、四川两省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在川内企业的友好协作下,于2019年11月完成混改,并经受住新冠疫情冲击、经济下行、能源危机三重考验,2020年混改首年,营业收入、净利润较原加油站租赁经营模式分别增长2055%、16%。混改两年多来,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,以1%的资产占比创造公司28%的营业收入、是公司第一家股权现金分红单位,在四川省内油气资源混改企业中人均利润第一,竞争力、创造力、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。
一、以“混”为契机,快速找准定位
根据四川、山东两省国资委和山东高速集团混改部署,2019年,能源公司被确定为集团第一批混改试点单位。四川发展公司成立专班,反复论证、实地调研,确定“整合优质资源、打造油气板块特色业务”的混改思路,2019年11月,与行业龙头央企——中石油成功签署产权交易合同,四川发展公司持股51%,中石油持股49%,共同打造油气特色业务。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方向、双方股东优势和“十四五规划”,能源公司确立“以客户为中心,打造省内一流综合能源服务平台”的战略定位,明确成品油零售直批、非油商品销售、新能源三大发展方向。
二、以“改”为突破点,实现融合升级
(一)建立混改企业组织架构。结合股东双方原有制度,新建适用于混改企业的规章制度125项;强化党建引领,完善“四会一层”制度,严格落实“三重一大”决策机制,明确职责边界;建立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领导体制。全新的混改企业管理机制,既保留销售企业的经营活力,又融合国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抗风险能力。
(二)激活薪酬激励机制。优化市场化用人用工考核评价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,强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实施市场化选聘人才模式;推行“经营指标+重点工作+管理质效”三位一体考核制度,打破“平均主义”“大锅饭”现象,员工薪酬考核差异率达10%,员工积极性显著增强。
(三)融合企业文化。及时将股东双方企业文化融合,锻造出“携手共进,砥砺前行”能源公司子文化,增强员工认同感、凝聚力,营造干事创业氛围。
(四)创新数智化管理。创新业务手段,在投运的11座加油站实行智慧化收款,在省内同行业率先落地智慧收款业务,年均节资率达40%。该业务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站、服务区、加油站等现金收款场景。
三、以“质”为着力点,实现高质量发展
以提升发展质量为着力点,切实解决原先规模效应不突出、业态单一等问题,三大主业齐头并进,迸发出“强强联合、人有我优”的聚合效应,全面提质增效。
(一)成品油零售直批欣欣向荣。发挥混改企业资源整合的优势,搭建成品油批发、零售平台,以每年至少落地1个站点的速度不断壮大主业规模。
1.突破地域行业限制,利用机制灵活优势,从零起步开展直批业务,在激烈竞争中开发成都、泸州、内江等地市场,已有固定大客户53家,直批销售收入占成品油销售收入的40%。
2.聚焦成品油销售,紧盯国际原油价格走势,提前研判油价变化趋势,踩准时间节点锁定低价资源,通过市场化运作,油品库存价差较挂牌价差提高36%,提高利润空间。
3.采取加油站+阿米巴模式,推行“全员营销”,一站一策制定营销政策,激发各销售站点活力,荣县服务区加油站成为公司首个销量突破万吨级加油站,销量同比上涨66%,公司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7%。
(二)非油品业务成势见效。突破服务区同业竞争限制和传统分销卖货思维,紧盯客户需求,挖掘非油商品销售业务如便利店、餐饮、汽配销售等潜力。搭建自主烟草销售平台,2021年销售收入占非油品销售收入的95%。搭建地方特色商品“采供销”平台,与宜宾五粮液等9个地方特产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,从传统“零售商”转型升级为“供应商”。
(三)新能源链条延伸开局。紧跟新能源发展趋势,聚焦“双碳”目标,提前规避传统石油能源市场需求逐渐萎缩等风险,加快LNG站点布局,将于2022年10月率先在乐山地区高速公路建成LNG加气站。至“十四五”末计划建成5座LNG加气站,新能源站点占总经营站点25%以上,推进公司能源结构转型升级,抢占新能源市场先机。
能源公司以“混”促“改”,以“改”提“质”,成效显著,迈出了国企改革坚实步伐,助力四川、山东两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。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未来公司将继续主动融入四川省区域发展新格局,不断创造新成绩,为治蜀兴川、喜迎二十大贡献“山高”力量!
相关媒体链接:以“混”促“改”见实效,山东高速能源公司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政企频道 - 四川新闻网 (newssc.org)